乡村振兴案例,十八洞村因势、借势发展核心产业,她的乡村振兴别有“洞”天!
作者:shibadc 发布时间:2024-05-28 14:31:27
山,是湘西大地的脊梁,也是人们奔向乡村振兴的屏障。困于大山,走出大山,又回归大山……这是十八洞村人与大山的纠缠,是一个村寨与千年贫困的抗争,也是一段为着乡村振兴接续奋斗的历史。十八洞村是习近平总书记“精准扶贫”重要论述首倡地,位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。2019年十八洞村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;同年12月入选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和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名单;2021年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矮寨·十八洞·德夯大峡谷景区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;同年6月被中央宣传部命名为“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”;11月入选湖南省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名单。那十八洞村是如何做到“翻身贫农把歌唱”的呢?今天地道君就带各位一起去探索十八洞村发展的奥秘!进入乡村振兴新阶段,十八洞村总结过往宝贵经验,进一步在改革发展中坚持群众主体、激发内生动力,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,用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支撑乡村振兴,具体操作分为两部分。一是在群众中挖掘创业致富的先进典型。在线上,村民每天都可通过《今日十八洞》直播,了解村里的点滴变化,了解当地的典型人物及先进事迹。《今日十八洞》先后直播了龙健、龙金丽、施艳琴等一批典型人物的感人事迹,以身边人身边事引导全体村民,营造积极向上、争当创业致富典型的浓厚氛围。二是通过村民思想道德星级化管理正向激励。村里定期组织召开全体村民道德评比大会,群众评分“争面子”抢先进,精神面貌有了大改善。截至目前,全村累计义务投工5300多个,自愿让出和调换承包土地136亩,支持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。通过典型引领和正向激励相结合,群众提高了获得感、幸福感,积极主动投身于乡村振兴的事业,这样的做法有利于村民“要我富”到“我要富”、“我能富”的转变。发动群众是乡村振兴的基础,而发展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。十八洞村因地制宜,坚持大力发展乡村产业,特色种植、资源开发、乡村旅游等产业蓬勃发展,走上了一条生产发展、生活富裕、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。特色种养型产业蓬勃发展 针对“人多地少”问题,村里按照“跳出十八洞发展十八洞产业”的思路,探索实施了“飞地经济”模式。村里成立花垣县十八洞村苗汉子果业公司,通过股份合作的形式在县农业园区流转1000亩土地建设精品猕猴桃基地,获得了有机产品认证并被授予“出口示范基地”,一些村民得到了分红,而养殖业主要以土鸡、蜜蜂为主。资源开发型产业方兴未艾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主要是苗绣,村里围绕苗绣产业组建了合作社,与中车株机等企业和本地高校签订合作协议,创新创意设计,拓展苗绣订单业务,让54名留守妇女在“家门口”就业,近两年连续年产值40多万元。物质资源主要是十八洞矿泉水的开发,村里引进了企业投资山泉水厂,每年按“50+1”形式给村集体分红,近两年村集体年均分红60万元。十八洞村的标杆式产业来自红色资源的开发。村里围绕党性教育基地、青少年研学基地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,努力建好红色旅游导游、党性教育教师、红领巾讲解员“三支队伍”,打造精品红色教育课堂、党性教育课堂、爱国主义教育课堂。生态旅游型产业如火如荼 十八洞村是湖南省潇湘“红八景”之一,村里有高山峡谷、丛林溶洞、传统苗寨、苗族歌舞等旅游资源,是研学和乡村旅游的热点。村里修建了十八洞景区游客中心、电商服务站、特色产品店、金融服务站、游步道、标识标牌等旅游服务设施。全村有230多人参与旅游服务及周边产业,农家乐、民宿发展到20多家,每家年均收入可达20万元。近两年,全村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,实现旅游收入1000多万元。升级改造后的十八洞村梨子寨,游人如织,古老村寨生机勃勃。十八洞村按照“不栽盆景、不搭风景”、“不能搞特殊化,也不能没有变化”的要求,确立了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,建设与原生态协调统一,建筑与民族特色完美结合”的建设总原则,以“留住乡愁”、“修旧如故”、“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”的理念,坚持改善基础设施,不搞大拆大建,精准实施水、电、路、房、网、环境治理“六到户”和改厨、改厕、改浴、改圈、危房改造“五改”工程。同时,还结合“花垣变花园大行动”,在全村推行“三治三种一创”(治厕所、治垃圾、治污水;种树、种花、种菜;创美丽农家)。截至目前,十八洞村累计实施村组道路建设16公里,全村225栋房屋全部进行风貌改造和“厕所革命”,民居更加舒适宜居且美观。十八洞村从深度贫困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,从封闭、保守、落后到文明、开放、自信的历史跨越和深刻转变,创造了湘西苗寨千年发展史上的奇迹。她不仅推动文旅融合、农旅融合,让厚重文化赋能新产业,乡土文化唤醒乡村原生力量,激活特色乡村建设动力。那我们又能从中汲取怎样的宝贵经验呢?
要从农村实际和市场需求出发,根据自身优势发展具有本地文化色彩的特色产业,充分利用当地地理优势、资源优势,并且形成具有当地特色标志的吸引点和记忆点,不仅要准确挖掘特色,而且要赋予其特有的灵魂,突出地方乡土风情、乡居风貌和文化传承,寻找最能代表和体现乡村本土的文化要素,然后通过旅游的手法提炼、重构,为项目形成一个特制的、不可复制的项目精髓,最终注入到项目中。只有因地制宜把乡土风貌、特色文化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,才能让项目更有人情味,让消费者更有记忆点。乡村旅游借势发展可以借助“名人效应”、“网红效应”,而这可以是当地的一个故事、一位名人、一座建筑,要学会“借势”一切可利用的资源,将其作为宣传本地旅游的噱头去吸引游客,并且将其作为本地有别于其他乡村旅游项目的核心竞争力,把乡村原有的基础、资源、文化整合起来,对乡村现有产业进行布局,让村民找到致富门路。酒香也怕巷子深,乡村振兴要重视宣传和营销的作用,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,通过宣传使名气燥起来,将人引进来,根据特色资源并借助互联网和线下广告牌等媒介大力推广,造势放大乡村品牌形象,提升知名度,让更多人看得到、听得到。综上,十八洞村因地制宜挖掘特色,根据特色借势一切可利用的资源,深入打造,并且做好宣传营销,“挖、借、宣”是乡村振兴道路上可以复制的宝贵经验,挖掘是为了乡村能找到核心产业优势价值度,借势是为了顺势而为,提升产业知名度,宣传推广是为了不断造势形成乡村品牌度,只有这样,乡村振兴才能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