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八洞村
(鸿蒙云平台-村村通工程)十八洞村云网站欢迎您!
当前位置: 导航: > 村容村貌 > 带你走进十八洞村脱贫致富的道路上

带你走进十八洞村脱贫致富的道路上

作者:hmuser   发布时间:

精准扶贫”是党的十八大后提出的扶贫新方略,扶贫开发是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的重点工作。湖南湘西的十八洞村过去因为贫穷而出名,如今因为扶贫而出名。2013年11月3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,那里的脱贫之路也因此被外界关注。如今三年多过去了,人们靠什么去脱贫呢?十八洞村又展现了怎样的新貌?近日,成都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区(市)县分会组织各区(市)县新闻从业人员开展走基层“精准扶贫”经验考察主题采风活动,探索十八洞村“可复制、可推广”的精准扶贫新模式。本期特推出本刊记者的采风稿件《探访湘西十八洞村脱贫记》,以飨读者。

湘西,因为沈从文笔下勾勒的秀丽山水和淳朴民风而广为人知。2013年以来,与沈从文《边城》中的茶峒同属花垣县的十八洞村“名气”越来越大。这个曾经一穷二白、四面环山、交通闭塞的普通苗寨,如今每天都有上千游客慕名而来,有人被这里的山村美景和苗家文化吸引,更多人则是不远千里前来“取经”。

给这里带来巨变的,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次到访。2013年11月3日,总书记沿着一条毛坯路,一路颠簸来到十八洞村。在这里,他与老百姓促膝长谈,并首次提出了“精准扶贫”思想,作出了“实事求是、因地制宜、分类指导、精准扶贫”的重要指示。2013年,十八洞村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668元,2015年上升为3580,2016年,这一数字变为8313元,实现全村摘帽,集体脱贫。今年10月,以十八洞村脱贫故事为背景的同名电影在全国上映,这个偏远山村的扶贫经验,吸引着越来越多人前来一探究竟。

讲述十八洞村


扶贫先扶志  古老苗寨焕然一新

十八洞村是花垣县的一个普通村落,因村里山中有18个天然溶洞而得名。

沿一条双车道柏油路来到村口,一块书写着“精准扶贫”四个大字的石碑格外引人注目。这是一个典型的苗寨村落。村内,黄泥竹篾、木质门窗的苗家宅院依山而建、合抱成团,青石板铺就的小路一直延伸到每户人家,村寨干净整洁赏心悦目。家家户户挂着火红的灯笼,贴着喜气的对联,随意走进一户人家,苗家阿婆都满脸欢喜,拿出特产请来客品尝;堂屋里家电齐全,火塘红火,腊肉飘香。

“以前我们村偏僻、贫穷、落后,出村全靠肩挑背扛,10年前才通泥路,走2个多小时才能到镇上……”随着村民的讲述,昔日十八洞村的贫苦面貌展现在眼前。因深处大山之中,与美丽自然环境相伴的,是交通闭塞、人多地少——全村225户、939人,人均耕地仅0.83亩。恶劣的自然条件不利于发展种养殖业,十八洞村成为湘西的“典型”贫困村。虽然此前也实施了扶贫工作,但当地依然“扶了半辈子,还是没脱贫”。

2011年,十八洞村来了一只扶贫工作队。工作队为每家每户送来猪仔、鸡鸭苗,过年过节送钱送物。因为耕地面积少,工作队还在村中规划鸽子养殖产业,鼓励每家每户饲养鸽子。然而两年扶贫结束,工作队一撤走,村民养的猪死了,鸽子也吃完了,养鸽子的笼子都被当成废品,卖到废品公司。现金帮扶、养猪、养鸽子等多种扶贫方式,并没有让十八洞村脱贫。

“我觉得主要原因,还是过去老百姓有等靠要的思想。”刚刚离任的原十八洞村村委会主任施进兰坦言,扶贫应该先扶志、先扶精气神。

为了让群众改变思想,十八洞村出台村规民约,实行“思想道德星级化管理”,村里家家户户门口都贴着“星级牌”,从“发展致富产业”“支持公益事业”等6个方面,让村民评议、打分,得分最高的是五颗星。通过星级评比,说“风凉话”的村民渐渐少了,主动参与公益事业的村民多了。基础设施建设中,在向上整合财政资金,解决材料费的同时,村里要求全村劳动力共同参与,“让大家出工出力,自力更生、建设家乡,我们脚下铺的青石板,都是我们自己到山上运下来的。”施进兰说。

推荐阅读:吉首大学成立“十八洞”乡村振兴学院

Copyright © 2018 十八洞村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:鸿蒙云系统-湖南农品云网络科技    一键登云

返回顶部
在线咨询
联系我们
扫一扫

扫一扫
—— 微信公众号 ——